联系人:程经理
电 话:021-67720535
手 机:18918019786
传 真:021-67720335
地 址: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镇笋南路191号070室
  现场急救为何没见效>>您当前位置:上海宸博 > 新闻动态 >

现场急救为何没见效

   AED能大大提高猝死急救成功率
   在急救医学中,对猝死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:院前急救阶段、急诊处置阶段及ICU观察阶段。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第一步,也可以说是能否挽回猝死患者生命的关键。
   当猝死患者的心脏停止跳动后,其脑部的血液流动突然中断,患者会因此丧失意识。当患者的心脏停止跳动3秒时,其会出现头晕的症状。当患者的心脏停止跳动20秒时,其会出现晕厥的症状;当患者的心脏停止跳动40秒时,其会出现抽搐的症状。当患者的心脏停止跳动的时间超过了6分钟,其脑组织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。有研究发现,如果猝死患者心脏停止跳动的时间超过了6分钟,且没有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急救治疗,其急救的成功率只有4%。因此,在心跳骤停后的5分钟之内是对猝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黄金时间。
   电除颤治疗是使猝死患者的心脏停止室颤(表现为意识丧失、抽搐,脉搏消失等)的最有效的急救方法。据有关研究报道,70%~80%的呼吸心脏骤停发生在家庭、公共场所和行路中。在专业救护人员到来之前,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胸外按压、人工呼吸,可以暂时性地维持患者的心脑功能,为对其进行电除颤治疗争取时间。这部分工作往往需要现场非专业的目击者来完成,而现场配备的辅助急救设备将起到关键作用。
   在国外,公共场所的AED配置率也较高。上世纪九十年代,美国就通过了相关法案,实行了“公众可获取的除颤仪”计划,目前美国初步统计配备了AED有5万台。在美国的公众场所安置AED,要求在十分钟内即可获得自动体外除颤器,并通过对普通民众等非专业人员的训练,在遇到有人心脏骤停患者的时候可以最快进行现场除颤。日本则于2004年开始推广和安装,平均每十万人约有234.8台。
   实施急救,需要的不仅是设备
   专家透露,在发达国家,应急救护知识十分普及。欧洲一些国家公民的应急救护培训(SOS)水平为60-70%,有的已经达到80%,西方发达国家正常是50%到60%之间。瑞典有 45% 的公众参加过心脏复苏技能培训,法国公众的应急救护普及率为40%,德国普及率为80%,哪些人群必须接受急救培训、企业员工必须有多大比例接受急救培训、实施急救人员应有哪些权利保护等问题,还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。在美国,法律规定,任何一个公民在18岁之前,必须全部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,从上幼儿园就开始接受急救课程。
   美国心脏协会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便开始提倡在公众中普及心肺复苏初级急救技能,20 世纪 70 年代便开始关注“第一目击者”在急救中的重要作用,针对公众,如警察、消防员、司机及其他职业者开设现场急救知识学习课程。美国一项关于公众心肺复苏培训和使用情况的研究显示,公众心肺复苏培训率和使用率2007至2009年相比1980至1982年均有显著增加。有关数据表明,美国每年有大约 40 万心脏骤停的患者,抢救成功率约为10%,个别大城市成功率能达到 30%。挪威自1961年起,将起复苏及一些现场急救训练纳入学校必修课程中,据统计,挪威院外心脏骤停公众施行心肺复苏率高达70.7%。
从某种意义上讲,AED不仅是一种急救设备,更是一种急救新观念,在推广AED,提高猝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过程中,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,普及急救知识,提高急救意识,在第一时间,自救互救。在中国,公众现场急救,缺的不止是设备,更重要的是观念、意识和急救技能,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。正由于缺乏救治知识不会救、缺少相关法律保护不愿救,致使我国路人施救几乎是空白。目前包括北京、上海、杭州等地,都在推进完善有关急救医疗服务条例的制定,目的也是补上空白。
   另据《医学与社会》杂志披露,目前我国尚无针对公众完善的急救培训体系,虽然公众急救技术培训需求量大,但培训机构、培训资源有限,公众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普遍缺乏规范化、系统化、科学化和常态化。2013年对陕西省警察和高校新生人群(高中毕业生)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,93.18%的高中毕业生及84.51% 的警察现场急救意愿强烈,但49.4% 的警察及51.4% 的高中毕业生却因没有急救技能而无力施救。
   急救危重病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,急救社会化已成为急救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,必须充分认识公众现场急救在急救网络中的作用和意义,理顺公众现场急救和院前急救的关系。目前我国急救医学把急救过程分为院前急救、急诊处置、ICU 观察等3个阶段,其中院前急救是指发生在医院外的,对正在或将要危及生命的严重急症、严重创伤和各种意外进行及时的抢救,使病人或伤者迅速脱离生命危险或延长生命的医疗过程。旧的观念将院前急救作为我国急救链的起始端,强调的是专业急救人员的职业急救活动。而我国现有的院前急救模式最快的反应时间是5到10分钟,在“白金10分钟”内不能展开急救已经成为院前急救的严重短板。现场公众可以做到前5分钟内对伤患施救,所以,急救链的起始端应该是公众现场急救而不是院前急救。在软硬件两方面做出改进,让公众成为现场急救的有效力量,势必可以减少很多类似金波那样的猝死悲剧。



新闻来自:http://www.yctravel.cn/



上一篇:详细了解人工呼吸
下一篇:动脉穿刺手臂模型,动脉手臂模型